第九章解放區作家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章解放區作家
一、解放區文學概述
1、兩個理論問題:啟蒙轉向救亡——主題轉變,姿態改變
民族形式問題——風格轉變
……
“民族形式”問題討論
①1940年國統區關於“民族形式”問題的討論
向林冰《論“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認為創造新民族形式的途徑就是運用民間形式,否定“五四”經驗;
葛一虹《民族遺產與人類遺產》《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謂“民間形式”嗎?》認為舊形式都是封建“沒落文化”,全盤肯定五四新文學。
②《新華日報》社舉辦“民族形式”問題座談會後的理論文章
郭沫若《“民族形式”商兌》,認為“民族形式”要植根於“現實生活”,因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毫無可議的,是現實生活”;
茅盾《舊形式、民間形式與民族形式》不同意以民間文藝形式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不同意把“五四”以來受西方文藝影響的新文藝看作是完全不適宜中國土壤,或者是中國土壤上絕對不能產生的外來的異物,認為各種文藝形式是一定的社會經濟的產物、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必然產生某種文藝形式。
胡風《論民族形式問題的提出和重點》肯定“五四”新文藝是在“民主革命的實踐要求裏”接受了“世界進步文藝的思想、方法和形式”,從而獲得了“和封建文藝截然異質的、嶄新的姿態”,因此,創造新的民族形式不能排斥外來經驗。
2、新題材與新的創作主體
以《人民文藝叢書》所收的177部作品為例,其中寫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與軍隊生活的101部;寫農村土地改革、減租、覆仇清算等各類階級鬥爭的,以及反對封建迷信、文盲、不衛生、婚姻不自主等封建現象的,共41部;寫工農業生產的36部;寫陜北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歷史故事的7部;其他如寫幹部作風等,有12部。這個題材分布可以看出解放區文學集中寫民族鬥爭、階級鬥爭和勞動生產,現實性、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其所表現的新的生活形態風貌,也是文學史上獨有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解放區新舊制度的交替與變革孕育了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批新的作家。這一批作家與“五四”時期和30年代的作家不同,他們……既是作家,又是參與社會變革的實踐者。……不少從國統區進入解放區的作家如周立波、丁玲、歐陽山等都不約而同地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表現新的生活對象,自覺地向人民大眾的思想情感靠攏,成為新型作家群體中的一員。——王澤龍、劉克寬主編《中國現代文學》
二、“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的問題小說
“山藥蛋派”: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山西文學流派,以趙樹理為代表。又稱“火花派”。主要作家還有西戎、馬烽、李束為、胡正、孫謙等,都是從土生土長的農民成長起來的農村基層幹部和作家,在自身參加革命與建設的經驗基礎上寫作,也有明確的革命目的。
趙樹理1906.9.24-1970.9.23原名趙樹禮,出生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一窮苦農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在西關模範小學教書時,被舉報為共產黨,被國民黨縣黨部逮捕到省陸軍監獄,後流浪到太原,賣文為生。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1943年冬,趙樹理的父親趙和清老人被日本兵抓住,慘遭殺害。解放後先後在《工人日報》《說說唱唱》《曲藝》《人民文學》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晉城工作,任副書記。
代表作以短篇為主,《小二黑結婚》(1943),《李有才板話》(1943),《登記》(1950)、《“鍛煉鍛煉”》(1958)等。
“我的作品,我常常叫它是‘問題小說’。……因為我寫的小說,都是我下鄉工作時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感到那個問題不解決會妨礙我們工作的進展,應該把它提出來。”——趙樹理《也算經驗》
趙樹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長鼻直,額頭很高。眉細而微彎,眼狹長,與人相對,特別是傾聽別人說話時,眼角常若含笑。聽到什麽有趣的事,也會咕咕笑出聲來。有時他自己想到什麽有趣的事,也會咕咕地笑起來。趙樹理是個非常豐富於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農民式的幽默,聰明,精細而含蓄,不是存心逗樂,也不帶尖刻傷人的芒刺,溫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隨時覺得生活很好玩,某人某事很有意思,可發一笑,不禁莞爾。他的幽默感在他的作品裏和他的臉上隨時可見(我很希望有人寫一篇文章,專談趙樹理小說中的幽默感,我以為這是他的小說的一個很大的特點)。趙樹理走路比較快(他的腿長;他的身體各部分都偏長,手指也長),總好像在側著身子往前走,像是穿行在熱鬧的集市的人叢中,怕碰著別人,給別人讓路。趙樹理同志是我見到過的最沒有架子的作家,一個讓人感到親切的、嫵媚的作家。
趙樹理同志講話很“隨便”。那一陣很多人把中國農村說得過於美好,文藝作品尤多粉飾,他很有意見。他經常回家鄉,回來總要做一次報告,說說農村見聞。他認為農村還是很窮,日子過得很艱難。他戲稱他戴的一塊表為“五驢表”,說這塊表的錢在農村可以買五頭毛驢。——那時候誰家能買五頭毛驢,算是了不起的富戶了。他的這些話是不合時宜的,後來挨了批,以後說話就謹慎一點了。——汪曾祺《趙樹理同志二三事》(節選) 1990.6.8
1、《小二黑結婚》1943.5 於太行
三仙姑……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腿上仍要鑲邊,頂門兒上的頭發脫光了,用黑手帕蓋起來,只可惜宮粉塗不平臉上的皺紋,看起來好像驢糞蛋上下了霜。
未覺醒的老一代農民:二諸葛 三仙姑
忌諱“不宜栽種” 忌諱“米爛了”
“前世姻緣由天定” “區長恩典,命相不對”
有理想的農村青年人:小二黑 於小芹
農村惡霸:金旺、興旺(武委員會主任)、金旺老婆(婦救會主席)
趙樹理在太行區委黨委宣傳部工作,負責大眾化的文藝創作,期間前往□□中央北方局(民主革命時期代表□□□□北方地區工作的機關,歷史上多次成立或重組。抗戰期間,北方局領導河北、山東、山西、陜北特委和北平、天津工作;七七事變後其領導機關遷到太原,先後由劉s奇、楊尚昆、彭d懷、鄧x平主持工作。1945年8月撤銷,分別成立晉察冀、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學習時寫成。
2、《李有才板話》1943.10 於太行
小說中具有兩面性的幾個人物形象——
陳小元:本是進步青年,選為武委會主任後,被恒元廣聚等人收買。
老秦:面對縣農委會主席老楊同志,一開始畢恭畢敬,但又怕將恒元等人的惡行透露,惹來報覆;得知老楊是長工出身,馬上看不起他。最後閻家山的問題解決,又跪地對老楊等人磕頭謝恩。
章工作員:工作不細致,一度將閻家山評為模範村。(類似於《小二黑結婚》中的村長)
十、“板人”作總結
閻家山,翻天地,
群眾會,大勝利。
老恒元,洩了氣,
退租退款又退地。
劉廣聚,大舞弊,
犯了罪,沒人替。
全村人,很得意,
再也不受冤枉氣,
從村裏,到野地,
到處唱起“幹梆戲”。
請分析並歸納趙樹理小說的敘事模式。
介紹人物 —— 交代“問題”—— 解決問題遭遇阻礙 —— 清官介入 —— 問題解決
介紹人物:《小》開篇介紹二諸葛、三仙姑,小芹、金旺弟兄、小二黑。
《李》開篇介紹李有才,通過李有才的板話帶出閻恒元、閻家祥、張得貴、閻喜富、劉廣聚等人。
交代問題:《小》小二黑與小芹婚姻受阻,一個有童養媳、一個定給了姓吳的軍官,又有金旺從中作梗。
《李》閻恒元、閻喜富等人欺壓百姓。
解決問題遭遇阻礙:《小》金旺等捆了小二黑和小芹到區武委會。
《李》“打虎”後,“選舉”被操縱,“侄兒下來幹兒上”;“丈地”蒙蔽了章工作員;陳小元被拉攏;“八一閱兵”花掉一半喜富給群眾的賠償款。
清官介入:《小》區長
《李》縣農委會楊主席
問題解決:《小》二人結婚。開群眾大會搜集金旺弟兄罪狀,區上判刑;二諸葛和三仙姑不再裝神弄鬼。
《李》組織農救會、團結群眾、區幹部組織開會鬥爭老恒元,退敵退租退款、重選村長。
除“清官”形象外,在描寫農村進步青年時,趙樹理還喜好塑造“男俊女俏”的現代農村“才子佳人”形象。(《登記》小晚、艾艾)
4、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色
(1)、深入觀察、如實描寫農民,有歌頌也有暴露,但占支配地位的是進步力量;(與《講話》高度符合)
(2)、創造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
①揚棄了傳統章回體小說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講求情節連貫性與完整性的特點,且保留了個別經典模式,進行了現代置換;
②敘述過程中借鑒了傳統說書藝術中“扣子”手法,大故事套小故事,並保留種種關節吸引讀者;
③適應讀者要求,少有靜止的靜物與心理描寫,故事風格明快,主線突出、富有生命力;
④語言明白如話、具有可朗讀性,生動幽默。且不同於熱衷於照搬傳統形式的作家,筆下少有方言、土語、歇後語,而是精心選擇、提煉,力圖用最普通平常的話語,準確而又傳神地表現豐富的內容。
三、“荷花澱派”作家孫犁的詩化小說
“荷花澱派”: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文學流派,以孫犁主編的《文藝周刊》為主要平臺,作者包括劉紹棠、從維熙、房樹民、韓映山、冉淮舟等。其作品如《白洋澱》鏈接了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富有清麗優美的地方色彩和詩意,但又緊扣時代主題。
孫犁1913.5.11-2002.7.11
出生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勳,孫犁是筆名。
1924年,跟隨父親前往安國縣城上高級小學,開始接觸到“五四”以後的文學作品,1926年在保定育德中學就讀期間開始嘗試文學創作。
1933年高中畢業後,斷斷續續工作過一段時間,直到1936年暑假期間經同學介紹前往河北保定安新縣同口完全小學當□□,對白洋澱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冬加入抗戰工作,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後的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後,陸續在冀中區、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編輯和□□,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短篇小說。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並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
魯迅藝術學院: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戰文藝幹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
1、《荷花澱——白洋澱紀事之一》1945.5 於延安
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幹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著。
要問白洋澱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澱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裏院裏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裏,澱水漲滿,有無數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
\"好席子,白洋澱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可慌(高興的意思)哩,比什麽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麽慌過!\"
\"拴馬樁也不頂事了。\"
\"不行了,脫了韁了!\"
\"一到軍隊裏,他一準得忘了家裏的人。\"
\"那是真的,我們家裏住過一些年輕的隊伍,一天到晚仰著脖子出來唱,進去唱,我們一輩子也沒那麽樂過。等他們閑下來沒有事了,我就傻想∶該低下頭了吧。你猜人家幹什麽 用□□子在我家影壁上畫上許多圓圈圈,一個一個蹲在院子裏,托著槍瞄那個,又唱起來了!\"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裏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裏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現在你知道他們到了哪裏\"
\"管他哩,也許跑到天邊上去了!\"
後面大船來得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陣嘩!
\"往荷花澱裏搖!那裏水淺,大船過不去。\"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
她們向荷花澱裏搖,最後,努力地一搖,小船躥進了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棱棱地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
整個荷花澱全震蕩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裏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裏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士,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後,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澱。
手榴彈把敵人那只大船擊沈,一切都沈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團硝煙火藥氣味。戰士們就在那裏大聲歡笑著,打撈戰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沈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支、子彈帶,然後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幹。
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個紙盒,一只手高高舉起,一只手用力拍打著水,好使自己不沈下去。對著荷花澱吆喝∶
\"出來吧,你們!\"
好像帶著很大的氣。
\"你們幹什麽去呀\"
水生的女人說∶
\"又給他們送了一些衣裳來!\"
小隊長回頭對水生說∶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沈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鉆出來。
2、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
(1)、用散文式的抒情筆調營造充滿詩意的生活畫面,不按照情節的完整、而是追隨人物感情流動來結構全篇;(如《琴和簫》《蘆花蕩——白洋澱紀事之二》《囑咐》《丈夫》等)
(2)、人物刻畫上,不追求多側面的立體感,而是著力把握其言行細節與瞬間情態,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詩意;
(3)、語言上,結合了生動的冀東口語和古典詩化的語言,通俗而又優美,簡練而又含蓄,敘述風格清新流暢、情趣盎然。
請談談孫犁小說與三十年代京派小說的異同。
*延續了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塑造了一批具有頑強生活信念和戰鬥精神的白洋澱人民,尤其是柔情似水又深明大義的女性形象;
“我的創作,從抗日戰爭開始,是我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聖戰爭所作的真實記錄,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進腳步,我的悲歡離合。反映這一時代人民精神面貌的作品,在我的創作中,占絕大部分。……我最喜歡我寫的抗日小說,因為它們是時代、個人的完美真實的結合,我的這一組作品,是對時代和故鄉人民的讚歌。我喜歡寫歡樂的東西。我以為女人比男人更樂觀,而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是與她們有關,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寫到她們。我回避我沒有參加過的事情,例如實地作戰。我寫到的都是我見到的東西,但是經過思考,經過選擇。”——孫犁《孫犁文論集·自序》
“在人物塑造上,前者(孫犁)是註入了新的時代和階級內容的人性和人情美,而後者(京派小說)則是完全返歸自然的人性和人情美。”
——丁帆、李興陽《論孫犁與“荷花澱派”的鄉土抒寫》,《江漢論壇》2007年第1期。
將“革命”的新質素引入抒情傳統中去,將新人的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與革命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和諧統一起來,從而一掃廢名、沈從文抒情中的憂郁而變得清明爽朗起來。可以說,以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澱派”找到的是革命文學民族化的另一條路徑……
——郭寶亮《荷花澱派”的歷史意義及啟示》,《文藝報》2019年9月16日
四、“茶子花派”作家周立波的土改小說
“茶子花派”:五十年代中期,周立波連續創作了《山那邊人家》《山鄉巨變》等一批以湖南農村生活力題材的小說佳作,體現了鮮明的時代主題、湖南的地域民俗色彩以及富於詩意的美感相結合的特點,謝璞、劉勇、周健民、肖育軒等受其影響,創作也體現類似風格。1980年以後,古華,葉蔚林、孫健忠、張步真、韓少功等湖南籍作家創作也承接了周立波的特點,用古華的話來說,“寓政治風雲於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鎮生活變遷”。
周立波1908.8.9—1979.9.25作家,編譯家。湖南益陽人,原名周紹儀,筆名取自liberty。與趙樹理並稱“南周北趙”。
1930年2月在上海參加法租界大示威,被江灣勞動大學開除;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後的工人罷工運動中,因張貼罷工宣言被捕。1934年7月交保獲釋,9月中旬,在上海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5月,調任桂林《救亡日報》編輯,後被安排在魯迅藝術學院工作。1940年參加陜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委員,後又補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4年,隨解放軍南下出征,任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和晉察冀邊區戰地記者。1946年10月,前往東北參加土地改革,並以此為題創作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1949年10月,調任北京,在□□編審處工作。先後擔任《人民文學》編委,湖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湖南分會主席。
代表作為長篇小說《暴風驟雨》(1947),《山鄉巨變》(1955)。
1、《暴風驟雨》上卷1947.10 於哈爾濱
背景:1946年,東北土地改革運動
1946年5月4日,□□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獲得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第一階段的開辟工作
“砍(大樹-惡霸地主)挖(浮財)運動”
01、成立並擴大農工聯合會
02、團結貧雇農
03、分別開秘密小會鼓動鬥爭韓老六
04、監視壞蛋腿子的活動
05、組織自衛隊
2、《暴風驟雨》下卷1948.12 於哈爾
背景:1947年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後,工作隊再次進駐元茂屯,糾正第一階段土改的“夾生”“回生”現象,帶領農民重新分配土地和勝利果實。
《中國土地法大綱》不但肯定和發展了1946年《五四》指示中提出的將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原則,而且改正了其中對地主照顧過多的不徹底性,成為一個在全國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綱領性文件。
01、組織召開貧雇農大會;
02、向杜善人、唐抓子為代表的封建殘03、餘勢力發起更猛烈的沖擊,查黑地、起出浮財和槍支等;
04、民信屯貧雇農前來“掃堂子”;
05、縮小平分運動的打擊面,團結中農;(參加鬥爭人數不超過全屯92%)
06、“清查腿子運動”,揪出以韓老五為首的特務集團;
07、比號分果實、分牲口、分地;
08、郭全海、劉桂蘭結婚;
09、郭全海等人參軍。
3、周立波小說的藝術特色
(1)、歌頌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歌頌廣大農民的革命鬥爭精神以及在鬥爭中湧現出來的新英雄人物,其中正面先進人物帶有理想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把農村覆雜的階級關系簡單化、規範化了,將地主與農民的矛盾設計為唯一矛盾,而地主之間、貧農之間似乎不存在矛盾,且鬥爭雙方營壘分明,“作家所要反映的似乎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經政策過濾過的生活的規範化形態”(《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2)、敘事上,刻意追求民族化大眾化風格,主要表現在講求故事情節的單純完整,盡管小說規模宏大,人物眾多,但故事情節並不覆雜,集中表現元茂屯土地改革的全過程,鬥爭幾經反覆,最終以農民的勝利告終;
(3)、對農村的景觀描寫具有詩意,對農民的描寫較為真實,充滿戲劇色彩,場面描寫氣氛熱烈;
(4)、語言上采用東北農民口語,有少數方言土語較為生澀,但總的來說增強了小說生動的鄉土氣息,如“扛半拉子活”“扛大活”“裏青外冒煙”“蠍虎”“老抱子”“插簽兒”“打八刀”等。
一、
七月裏的一個清早,太陽剛出來。地裏,苞米和高粱的確青的葉子上,抹上了金子的顏色。豆葉和西蔓谷上的露水,好像無數銀珠似的晃眼睛。道旁屯落裏,做早飯的淡青色的柴煙,正從土黃屋頂上高高地飄起。一群群牛馬,從屯子裏出來,往草甸子走去。一個戴尖頂草帽的牛信,騎在一匹兒馬的光背上,用鞭子吆喝牲口,不讓它們走近莊稼地。這時候,從縣城那面,來了一掛四軲轆大車。軲轆滾動的聲音,雜著趕車人的吆喝,驚動了牛信。他望著車上的人們,忘了自己的牲口。前邊一頭大忙子趁著這個空,在地邊上吃起苞米棵來了。
\"牛吃莊稼啦。\"車上的人叫嚷。牛信慌忙從馬背上跳下,氣呼呼地把那鉆空子的貪吃的牡子,狠狠地抽了一鞭。
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的這個清早,在東北松江省境內,在哈爾濱東南的一條公路上,牛信看見的這掛四馬拉的四軲轆大車,是從珠河縣動身,到元茂屯去的。過了西門橋,趕車的揮動大鞭,鞭梢蜷起又甩直,甩直又蜷起,發出槍響似的嘯聲來。馬跑得快了,蹄子踏起的泥漿,濺在道邊的蒿子上、苞米葉子上和電線桿子上。跑了一程,轅馬遍身冒汗,噴著鼻子,走得慢一些,趕車的就咕嚕起來∶
\"才跑上幾步,就累著你了要吃,你盡揀好的,谷草、稗草
十四、
他們走出學校門,在道旁的樹底下走著,太陽透過榆樹的密密層層的葉子,把陽光的圓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風刮來了新的麥子的香氣和蒿草的氣息。北滿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節,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氣不涼,也不頂熱,地裏還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趙玉林肩上掛著槍,跟蕭隊長肩並肩地慢慢走。一會他走近道旁,鉆進矮樹叢子裏,摘了幾顆深紅顏色的小野果,噙一顆在嘴,他說∶
\"山裏紅,割地的時候正好吃。\"
蕭隊長也吃了一顆,這玩藝兒微微有點酸。他一面走,一面聽趙玉林閑嘮∶
\"山葡萄比這還酸呢,在偽滿,那玩藝兒也得交出荷。\"
一群白鵝和灰鵝在道旁水濠邊呆著,看見他們來,伸著脖子,嘎嘎地叫嚷,大搖大擺的,並不驚走,一片濕漉漉的青柳葉,沾在一只雄鵝的通紅的嘴殼上,它甩也甩不掉它。井臺上有人在飲馬。那飲馬的人招呼老趙說∶\"出來蹈跳呀,趙主任\"一面說,一面轉動井上的轆轉把。趙玉林笑著點頭回答他∶
\"嗯哪。\"
他們往前走,家雀在柳樹梢上,腳爪踏得柔軟的枝條,輕微地搖擺,白楊樹後的青空裏,飄起了晌午飯的灰色的煙雲。屯子的各處,雄雞在叫。一掛三馬車,嘎啦嘎啦地朝他們駛來,車上裝滿了老稗草和西蔓谷,還有幾個裝得鼓鼓的麻袋。
白玉山就是這麽一個使人哭笑不得的粘粘糊糊的小夥子。他屋裏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鹽。遇到不該犯愁的事,她也皺著兩撇黑得像黑老鷸的羽毛似的漂亮的眉毛。白玉山呢,可完全兩樣,他從來不愁,從來沒把吃穿的事擺在他心上。\"不多不少,夠吃就行,\"這是他常說的話。實在呢,他家常常不夠吃。媳婦總跟他幹仗,兩口子真是針尖對麥芒∶
\"跟你算是倒黴一輩子。\"
\"跟別人你也不能富,你命裏招窮。\"
\"你是個懶鬼,怨不得你窮一輩子。\"
\"你勤快,該發家了你的小雞子呢不是瘟死了你的殼郎呢\"這最後一句一出口,白玉山就覺得不應該說了,提起殼郎,白大嫂子的眼淚,往外一湧,一對一雙往下掉。她買一只小豬羔子,尋思到年餵成肥豬再賣掉,拿錢去制兩件衣裳。她天天抱著小子扣子,一點一點兒整菜,和著糠皮,餵了那些天,費盡了力。到七月,小豬崽子長成殼郎了。一天,它鉆進了韓老六的後園裏,掀倒一棵洋粉蓮,韓老六看見,順手提一棵洋炮,瞄準要打豬。碰巧白大嫂子抱著扣子找來了。她扳住洋炮,苦苦哀求,請他擔待這一回。
\"擔待擔待你們的事情可多吶,要我不打豬也行,你賠我的洋粉蓮。\"說著,韓老六用洋炮把子一掀,把她掀倒,三歲的小扣子的頭碰在一塊尖石頭上面,右邊太陽穴紮一個大坑,鮮血往外湧。白大嫂子抱起孩子慌忙走到竈炕邊,抓一把灰塞在扣子頭上的血坑裏,她抱緊孩子坐在地上,哭泣起來。正在這雪下著,風越刮越大。過了晌午,天越發冷了。屋裏院外的氣溫,差一個季節。院外是冬天,屋裏是秋天。蕭隊長凍屈的手指,現在也能伸開來,接白大嫂子遞過來的煙袋。兩人閑嘮著。蕭隊長問起屯子裏的情形,白大嫂子轉彎抹角地問雙城的情況,雙城離這兒多遠捎信得幾天才到所有這些,她都仔仔細細問,就是不提白玉山的名。蕭隊長笑道∶
\"白大哥捎信來了。\"
他從衣兜裏取出信來交給她。她不識字,請他念道∶
淑英妻如見∶我在呼蘭黨訓班畢業後,調雙城公安局工作。身板挺好。前些日子鬧眼晴,公家大夫給紮古好了。再過兩個月,舊歷年前,興許能請假回來瞧瞧你。家裏打完場了嗎公糧都交上沒有你要在家好好兒生產。鬥爭別落後。千萬別跟人於仗,遇事好好商量,別耍態度,為要。此致革命的敬禮。
白玉山字。
一九四七年十月初九日。
白大嫂子把信接過來。她知道這信是別人幫他寫的,可都是他自己的意思。她把信壓在炕琴上的麻花被底下。蕭隊長起身走後,她怕把信藏在那裏不妥當,又取出來,收在燈匣子裏,又怕不妥,臨了藏在躺箱裏,這才安下心,坐在炕上重新編席子。
這大個子也是白玉山的一個挺對心眼兒的朋友,他姓李,名叫李常有。這名字是他自己起的。他啥也沒有,起名李常有,說是\"氣氣財神爺\"。自從起了李常有這名字,竈坑常常不點火,煙筒常常不冒煙,身上常常穿不上衣裳,十冬臘月常常蓋不上被子,一句話∶常常沒有,越發窮了。他是鐵匠,年紀約摸三十歲,耍了十四年手藝,至今還是跑腿子。因為他的個子大,人們又叫他李大個子。人家問他∶\"李大個子,你混半輩子,怎麽連個娘們也沒混上呢\"
李大個子說∶
\"連大渣子也混不到嘴,還有娘們來陪我遭罪\"偽滿\"康德\"十一年,收秋後,下霜了。偽村公所勞工股的宮股長攤他的勞工。他滿口答應;\"行,行,替官家出力,還有不樂意的嗎\"
宮股長說∶
\"你倒爽快,不說二話。\"叫他回去收拾收拾,明兒再走。當天下晚,李大個子在家裏,一宿沒有睡,只聽見他的打鐵場裏叮裏當啷響一宿。第二天,太陽一竿子高,他家的門還叫不開。大個子蹤了。鐵砧、風箱、錘子、鍋碗盆瓢,啥啥都窖在地下。屋裏空空蕩蕩的,光剩一雙破靳鞋,一個破碗架。
李大個子帶一柄斧頭,一把鋤頭,溜出南門,連夜跑了二十裏,躲在一家人家的高粱碼子的下邊,腳露在外邊,蒙了白白一層霜,像小雪似的,凍得直哆嗦。
往後,他到了南嶺子,提著斧頭,整了些木頭,割了些洋草,又脫了些土坯,就在一座松木林子裏,搭起一個小窩棚。白日,怕人來抓,躲在密密稠稠的樹林子裏,他瞅見人,人瞅不見他。下晚,回到小窩棚裏避風雨。有一夜,他躺在木板子床上,聽見有什麽東西在他耳邊啾啾地叫著,他用手一探,觸著一段冰涼冰涼的長圓的東西,把他心都嚇涼了。那家夥扭出窩棚去,鉆進草裏了,沒有傷害他。那是一條大長蟲。
秋天的山裏,吃的不缺,果木上的野果子∶山梨、山葡萄、山丁子、山裏紅、榛子和蘑菇,都能塞肚子。有時候,還能跑到幾裏外去撿人家漏下的土豆和苞米。冬天藥野雞,整沙雞。運氣好,整到一只孢子,皮子能鋪蓋,肉能吃半拉月。春天,地裏有各種各樣的野菜。他對對付付過了快一年,當了快到一年的黑戶,還開了一些荒地,種了苞米和土豆。\"八一五\"以後,他才搬回元茂屯。
成立農會的時候,白玉山找他,跟他談一宿。他說;\"讓我尋思尋思,\"他又尋思了整整的一宿。第三天一早,他來找白玉山說道
\"老弟,不是我不樂意參加。我是不樂意隨河打淌。我要在自己的腦瓜子裏轉一轉,自己的心思得從自己的腦瓜子裏鉆出來,這才對勁。\"
\"如今你腦瓜子裏鉆出來的是啥心思呢\"白玉山笑著問他。
\"我現在尋思,就是有人用刀子拉我的脖子,也要跟共產黨跟到底。\"
李常有成了農會的正式會員,並且當了小組長。
老花跟張寡婦相好的消息,不久傳遍了全屯。首先知道這事的,是住在張寡婦的西屋的老初家,老初把這消息悄悄告訴他的好朋友,並且囑咐他∶\"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呀。\"那位好朋友又悄悄地告訴自己的一個好朋友,也囑咐他∶\"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呀。\"但是他又告訴別的一個人。就這麽的,一個傳十個,十個傳一百,全屯男女通通知道了,但是最後傳開這個消息的人,還是囑咐聽他這個消息的好朋友說∶
\"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呀。\"
這件新鮮事,老初是怎麽發現的呢 一天下晚,他起來餵馬,聽見東屋還有男人的聲音,不大一會,老花走出來,事情明明白白了。這個老初,也是窮戶,打魚的季節,住在黃泥河子河沿上的魚窩棚裏頭,撈點魚蝦,平常也種地,從來沒有養活過牲口。這次他和另外三家分了一匹小沙栗兒馬,六歲口,正好幹活的歲數。四家合計∶把馬養在老初家。馬牽回家的那天,老初兩口子喜得一宿沒有合上眼。老初問娘們∶
\"沒睡著嗎\"
\"你呢\"娘們反問他,\"聽,聽,不嚼草了,備不住草又吃完了,快去添。\"
老初起來,披上一條麻布袋,娘們也跟著起來,用一條麻袋,裹住她的胸前一對大咂咂①。兩口子黑間都舍不得穿那分得的新衣裳。他倆點起明子,走到馬槽邊。真沒有草了,老初添了一筐鍘碎的還是確青的稗草,老娘們又走到西屋,盛了一瓢稗子倒進馬槽裏。兩口子站在馬圈邊,瞅著馬嚼草。
\"這馬原先是老顧家的。\"老初說,\"\'康德\'十一年,老顧租
站隊比號,終於比到侯長腿。按成分,按歷史,他該是站在前頭的。但有人提出了他娶唐抓子的侄媳李蘭英的事,人們意見就多了。鬥爭杜善人的時候,地主們的家屬,害怕火焰燒到自己的頭上,各謀出路。唐抓子的侄媳李蘭英,丈夫早死了。她在一個黑夜,抱個鋪蓋卷,往侯長腿的馬架裏來了。侯長腿四十六歲,她才三十,她想這是馬到成功的。沒存想差點挨揍。侯長腿對地主痛恨,對唐家有仇。在唐家賣工夫的那些年份,唐家男人的鐵青的臉色,娘們嫌唬的神情,他忘不了。有一年,他鬧眼睛,工錢花沒了。到年回家,米還沒有淘。他上唐家去借米,唐抓子瞪著眼珠子說道∶\"黃米哪有往外勻的呢\"一個娘們的口音在裏屋嚷道∶\"攆他走得了!\"這些話,他都還記得。這會子,老唐家垮了,這婦女投奔他來了。他一上火,擡手想揍她。看見她站在門邊的那可憐的樣子,他心軟了,手放下來,揮手叫道∶\"你來幹啥早先正眼也不瞅咱們,現下倒找上門來了,還不快滾,看我揍你!\"李蘭英只得走了,忘了帶走鋪蓋卷,和她的鏡子、梳子、手絹,和女人用的一些七零八碎的玩藝。這些小玩藝,放在一個碰也沒有碰過一下女人的四十六歲的跑腿子的炕上,引得他整宿沒有睡,雞叫三遍,窗戶露明,侯長腿罵起來了∶\"操她小媽的,送上門來了,什麽玩藝\"
第二天下晚,從農會回來,他點起燈;又看見那娘們的鋪蓋卷、鏡子和梳子,腦瓜子裏鉆出個思想∶\"聽說她娘家兄弟也是個老莊。\"才想到這,另外一個思想就罵他自己∶\"你他媽的,想那幹啥\"一會兒,頭一個思想又出來了∶\"興許她會再來,把被子拿走。\"而她沒有來。
分馬:
\"別吵吵,分馬了。小戶一家能攤一個頂用的牲口,領馬領牛,聽各人的便。人分等,排號,牛馬分等,不排號。記住自己的等級、號數,聽到叫號就去挑。一等牛馬拴在院子西頭老榆樹底下。\"
人們擁上來,圍住桌子,好幾個人叫道∶\"不用你說,都知道了。動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拉拉地響。他高聲叫道∶\"別著忙,還得說兩句。咱們分了衣裳,又分牛馬,倒是誰整的呀\"
無數聲音說∶
\"共產黨領導的。\"
郭全海添著說∶
\"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許多聲音回答道∶
\"那哪能呢 咱們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說∶
\"現在分吧。\"說罷,跳下地來,栽花先生提著石板,叫第一號。第一號是趙大嫂子。她站在人身後,擺手說不要。老初忙走過來問她∶
\"大嫂子,你咋不要\"
趙大嫂子右手拉著鎖住,左手搖搖說∶
\"咱家沒有男勞力,白搭牲口,省下給人力足的人家好。\"
老初說∶
\"我說你真傻,要一個好呀,拉磨,打柴,不用求人了。\"
趙大嫂子說∶
\"小豬信要另立竈火門,咱娘倆能燒多少柴,拉多少磨還是不要好。\"
老孫頭站在旁邊尋思著∶要是趙家分了馬,他插車插懼,不用找別家,別家嘎咕,趙大嫂子好說話。他慫恿她道∶
\"還是要一個好呀,你要沒人餵,寄放我家,咱兩家夥餵。你們烈屬還不要,誰還配要\"
趙大嫂子說啥也不要。栽花先生叫第二名,這是郭全海。老孫頭慌忙跑去,附在他耳邊說道∶
\"拴在老榆樹左邊的那個青驟馬,口小,肚子裏還有個惠子,開春就下惠,一個變兩個。快去牽了。\"
郭全海笑道∶
\"開春馬下息子了,地怎麽種\"
\"一個月就歇過來了,耽誤不了。\"
郭全海對自己的事從來總是隨隨便便的,常常覺得這個好,那個也不賴。老孫頭要他牽上青驟馬,他就牽出來,拴在小學校的窗臺旁的一根柱子上,回來再看別人分。
叫到老初的名字的時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邊,他底根想要個忙子,尋思著忙子勁大,下晚省餵,不餵料也行,不像騾馬,不餵豆餅和高粱,就得掉膘。他今年糧食不夠,又尋思著,使牛翻地,就是不快當,過年再說吧。他牽著一個毛色像黑緞子似的黑忙牛,往回走了。一個小夥子叫道∶
\"老初,要牛不要馬,是不是怕出官車呀\"
老初回過頭來說∶
\"去你的吧,誰怕出官車攤到我的官車,不能牛工還馬工,換人家馬去\"
老田頭走到老孫頭跟前,問道∶\"你要哪個馬\"
老孫頭說∶
\"還沒定弦。\"
其實,他早打定了主意,相中了拴在老榆樹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兒馬。聽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邁過去,把它牽上。張景瑞叫道∶
\"瞅老孫頭挑個瞎馬。\"
老孫頭翻身騎在兒馬的光背上。小馬從來沒有騎過人,在場子裏亂蹦亂跑,老孫頭揪著它的剪得齊齊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
\"這馬眼瞎我看你才眼瞎呢。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馬,屯子裏的頭號貨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豬館叫道∶
\"老爺子加小心,別光顧說話,看掉下來屁股摔兩瓣。\"
老孫頭說
\"沒啥,老孫頭我趕二十九年大車,還怕這小馬崽子,哪一號烈馬我沒有騎過多咱看見我老孫頭摔過跤呀\"
剛說到這兒,小兒馬子狂蹦亂跳,越跳越高,越蹦越有勁。兩個後腿一股勁地往後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孫頭不再說話,兩只手豁勁揪著鬃毛,嚇得臉像窗戶紙似的煞白,馬繞著場子奔跑,幾十個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孫頭扔下地來。它沖出人群,跑出學校,往屯子的公路一溜煙似的跑走了。
郭全海慌忙從柱子上解下青驟馬,翻身騎上,攆玉石眼去了。這兒,老孫頭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來,周圍的人笑聲不絕。趁著老孫頭躺在地上叫哎喲,不能回嘴的機會,調皮的人們圍上來,七嘴八舌打趣道∶
\"怎麽下來了地上比馬上舒坦\"
\"沒啥,這不算摔跤,多咱看見咱們老孫頭摔過跤呀\"\"這屯子還是數老孫頭能幹,又會趕車,又會騎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響,掉下地來,又響亮,又幹脆。\"
老孫頭手腳朝天,屁股摔痛了。他哼著,沒有工夫回答人們的玩話。幾個人跑去,扶起他來,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幹雪,問他哪塊摔痛了老孫頭站立起來,嘴裏嘀咕著∶
\"這小家夥,回頭非揍它不解。哎喲,這兒,給我揉揉。這小家夥……哎喲,你再揉揉。\"
郭全海把老孫頭的玉石眼追了回來,人馬都氣喘籲籲。老孫頭起來,跑到柴火垛子邊,抽根棒子,攆上兒馬,一手牽著它的嚼子,一手狠狠掄起木棒子,棒子掄到半空,卻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繼續著分馬。各家都分了可心牲口。白大嫂子,張景瑞的後娘,都分著相中的硬實馬。老田頭夫婦,牽一個膘肥腿壯的沙栗兒馬,十分滿意。李大個子不在家,劉德山媳婦代他挑了一個灰不溜的白騙馬,拴到她的馬圈裏。
李毛驢轉變以後,勤勤懇懇,大夥把他名也排上了。叫號叫到他的時候,他不要馬,也不要牛,栽花先生問他道∶
\"倒是要啥哩\"
李毛驢說∶
\"我要我原來的那兩個毛驢。\"
\"那你牽上吧。\"
李毛驢牽著自己的毛驢,慢慢地走回家去,後面一群人跟著,議論著∶
\"這真是物還原主。\"
\"早先李毛驢光剩個名,如今又真有毛驢了。\"
李毛驢沒有吱聲。他又悲又喜,杜善人牽去的他的毛驢又回來了,這使他歡喜,但因這毛驢,他想起了夭折的孩子,走道的媳婦,心裏湧出了悲楚。後尾一個人好像知道他心事似的,跟他說道∶
\"李毛驢,牲口牽回來,這下可有盼頭哪,好好幹一年,續一房媳婦,不又安上家了嗎\"
三百來戶,都歡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不樂意。她跟她倆小子,沒有挑到好牲口。牽了一個熱毛子馬。這號馬,十冬臘月天,一身毛褪得溜幹二凈,冷得直哆嗦,出不去門。夏天倒長毛,瞠地熱乎乎地直流汗。老王太太牽著熱毛子馬,腦瓜搭拉著,見人就嘆命不好。老孫頭說∶
\"那怕啥你破上半鬥小米,入在井裏泡上,包餵好了。\"
老田頭也說∶
\"過年殺豬,灌上兩碗熱血就行。\"
老王太太說∶
\"還要等到過年啦。\"
郭全海看著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樣子,走攏來問道∶\"怎麽的哪,這馬不好\"
\"熱毛子馬。\"
郭全海隨即對她說∶
\"我跟你換換,瞅瞅拴在窗臺邊的那個青驟馬,中意不中意\"
老王太太瞅那馬一眼,搖搖頭說:
\"肚子裏有惠子,這樣大冷天,下下來也難侍候,開春還不能幹活。\"
郭全海招呼著一些積極分子,到草垛子跟前,陽光底下,合計老王太太的事。郭全海蹲在地上,用煙袋鍋子劃著地上的松雪,對大夥說道∶
\"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動落後的,咱們算先邁一步,老王太太落後一點點,咱們得帶著她走。新近她又立了功,要不是她,韓老五還抓不回來呢。要不摳出這個大禍根,咱們分了牲口,也別想過安穩日子。\"
老孫頭點頭說道∶
\"嗯哪,怕他報仇。\"
郭全海又說∶
\"如今她分個熱毛子馬不高興,我那青驟馬跟她串換,她又不中意,大夥說咋辦\"
老孫頭跟著說道∶
\"大夥說咋辦\"
老初說∶
\"她要牛,我把黑忙子給她。\"
白大嫂子想起白玉山叮嚀她的話,凡事都要做模範,就說∶
\"咱領一個青驟子,她要是想要,咱也樂意換。\"
張景瑞繼母想起張景祥參軍了,張景瑞是治安委員,自私落後,就叫他們瞧不起,這回也說∶
\"咱們領的兔灰兒馬換給她。\"
老田頭跑到場子的西頭,在人堆裏找著他老伴,老兩口子合計了一會,他走回來說∶
\"我那沙栗兒馬換給她。\"
老孫頭看老田頭也願意掉換,也慷慨地說∶
\"我那玻璃眼倒也樂意換給她。\"但是實在舍不得他的小兒馬,又慌忙添說∶\"就怕兒馬性子烈,她管不住。\"
老初頂他一句說∶
\"那倒不用你操心,她兩個兒子還管不住一個兒馬子\"
郭全海站起來說道∶
\"好吧,咱們都把馬牽到這兒來,聽憑她挑選。\"
郭全海說罷,邀老王太太到草垛子跟前,答應跟她掉換的各家的牲口也都牽來了。老王太太嘴上說著∶\"就這麽的吧,不用換了,把壞的換給你們,不好。\"眼睛卻骨骨碌碌地瞅這個,望那個。郭全海把自己的青驟馬牽到她跟前,大大方方地說道∶
\"這馬硬實,口又青,肚子裏還帶個崽子,開春就是一變倆,你牽上吧。\"
老王太太看看青驟馬的搭拉著的耳丫子,搖一搖頭走開了。老孫頭的心怦怦地跳著,臉上卻笑著說道∶
\"老初的大黑牡子好,下晚不用餵草料,黑更半夜不用爬起來。黑騾子也好。就是馬淘氣,還費草料,一個馬一天得五斤豆餅,五斤高粱,十五斤谷草,馬餵不起呀,老王太太。\"
老王太太看了看老初的忙牛,又掉轉頭來瞧了瞧白大嫂子的騾子,都搖一搖頭,轉身往老孫頭的玉石眼兒馬走來了,老孫頭神色慌張,卻又笑著說∶
\"看上了我這破馬我這真是個破馬,性子又烈。\"
老初笑著又頂他道∶
\"他才剛還說;他這馬\'是玉石眼,是最好的馬,屯子裏的頭號貨色\'。這會子說是破馬了。\"
老王太太走近去,用手摸摸那油光閃閃的栗色的脊梁,老孫頭在一旁嚷道∶
\"別摸它呀,這家夥不太老實,小心它踢你。我才挑上它,叫它摔一跤。樣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老孫頭不說\"玉石眼\",說是\"玻璃眼\"。跟著還說了這馬好多的壞處,好處一句也不提。臨了他還說∶\"這馬到哪裏都是個扔貨,要不是不用掏錢,我才不要呢。\"
不知道是聽信了他的話呢,還是自己看不上眼,老王太太從玉石眼走開,老孫頭翻身騎上他這\"玻璃眼\",雙手緊緊揪著鬃毛,一面趕它跑,一面說道∶\"你不要吧,我騎走了。\"說罷,頭也不回地跑了。老王太太朝著老田頭的沙栗兒馬走去。這個馬膘肥腿壯,口不大不小,老王太太就說要這個。老田頭笑著說道∶
\"你牽上吧。\"
大夥都散了。老田頭牽著熱毛子馬回到家裏。拴好馬,進到屋裏,老田太太心裏不痛快,一聲不吱。老田頭知道她心事,走到她跟前說道∶
\"不用發愁,翻地拉車,還不一樣使\"
老田太太說∶
\"咱們的沙栗馬膘多厚,勁多大。這馬算啥呀真是到哪裏也是個扔貨。\"
\"能治好的,破上半鬥小米子,擱巴鬥裏,入在井裏泡上,咱們糧食有多的,破上點糧給它吃就行。\"
老田太太坐在炕沿說∶
\"到手的肥肉跟人換骨頭,我總是心裏不甘。再說,咱們光景還不如人呢。\"
老田頭說∶
\"你是犧牲不起呀,還是咋的你忘了咱們的裙子她寧死也不說出姑爺的事虧你是她的親娘,也不學學樣,連個兒馬也犧牲不起,這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
\"是呀,能治好的。\"這是窗戶外頭一個男子聲音說的話,老兩口子吃了一驚。老田太太忙問道∶
\"誰呀\"
\"我,聽不出嗎\"
\"是郭主任嗎還不快進來,外頭多冷。\"
郭全海進屋,一面笑著,一面說道∶
\"我的青驟馬牽來了。你們不樂意要熱毛子馬,換給我吧。\"老田太太的心轉過彎來了。笑著說道∶
\"不用換了。咱們也能治,還是把你的馬牽回去吧。各人都有馬,這就好了,不像往年,沒有馬,可憋屈呀,連地也租種不上。\"
彼此又推讓一會,田家到底也不要郭全海的馬,臨了,郭全海說道∶
\"這麽的吧,青驟馬開春下了崽,馬駒子歸你。
下次課程:第十章 國統區、淪陷區作家
要求提前閱讀:
路翎《饑餓的郭素娥》《財主底兒女們》
徐訏《鬼戀》
張愛玲《金鎖記》《傾城之戀》《茉莉香片》《沈香屑第一爐香》
錢鐘書《圍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解放區文學概述
1、兩個理論問題:啟蒙轉向救亡——主題轉變,姿態改變
民族形式問題——風格轉變
……
“民族形式”問題討論
①1940年國統區關於“民族形式”問題的討論
向林冰《論“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認為創造新民族形式的途徑就是運用民間形式,否定“五四”經驗;
葛一虹《民族遺產與人類遺產》《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謂“民間形式”嗎?》認為舊形式都是封建“沒落文化”,全盤肯定五四新文學。
②《新華日報》社舉辦“民族形式”問題座談會後的理論文章
郭沫若《“民族形式”商兌》,認為“民族形式”要植根於“現實生活”,因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毫無可議的,是現實生活”;
茅盾《舊形式、民間形式與民族形式》不同意以民間文藝形式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不同意把“五四”以來受西方文藝影響的新文藝看作是完全不適宜中國土壤,或者是中國土壤上絕對不能產生的外來的異物,認為各種文藝形式是一定的社會經濟的產物、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必然產生某種文藝形式。
胡風《論民族形式問題的提出和重點》肯定“五四”新文藝是在“民主革命的實踐要求裏”接受了“世界進步文藝的思想、方法和形式”,從而獲得了“和封建文藝截然異質的、嶄新的姿態”,因此,創造新的民族形式不能排斥外來經驗。
2、新題材與新的創作主體
以《人民文藝叢書》所收的177部作品為例,其中寫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與軍隊生活的101部;寫農村土地改革、減租、覆仇清算等各類階級鬥爭的,以及反對封建迷信、文盲、不衛生、婚姻不自主等封建現象的,共41部;寫工農業生產的36部;寫陜北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歷史故事的7部;其他如寫幹部作風等,有12部。這個題材分布可以看出解放區文學集中寫民族鬥爭、階級鬥爭和勞動生產,現實性、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其所表現的新的生活形態風貌,也是文學史上獨有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解放區新舊制度的交替與變革孕育了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批新的作家。這一批作家與“五四”時期和30年代的作家不同,他們……既是作家,又是參與社會變革的實踐者。……不少從國統區進入解放區的作家如周立波、丁玲、歐陽山等都不約而同地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表現新的生活對象,自覺地向人民大眾的思想情感靠攏,成為新型作家群體中的一員。——王澤龍、劉克寬主編《中國現代文學》
二、“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的問題小說
“山藥蛋派”: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山西文學流派,以趙樹理為代表。又稱“火花派”。主要作家還有西戎、馬烽、李束為、胡正、孫謙等,都是從土生土長的農民成長起來的農村基層幹部和作家,在自身參加革命與建設的經驗基礎上寫作,也有明確的革命目的。
趙樹理1906.9.24-1970.9.23原名趙樹禮,出生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一窮苦農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在西關模範小學教書時,被舉報為共產黨,被國民黨縣黨部逮捕到省陸軍監獄,後流浪到太原,賣文為生。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1943年冬,趙樹理的父親趙和清老人被日本兵抓住,慘遭殺害。解放後先後在《工人日報》《說說唱唱》《曲藝》《人民文學》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晉城工作,任副書記。
代表作以短篇為主,《小二黑結婚》(1943),《李有才板話》(1943),《登記》(1950)、《“鍛煉鍛煉”》(1958)等。
“我的作品,我常常叫它是‘問題小說’。……因為我寫的小說,都是我下鄉工作時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感到那個問題不解決會妨礙我們工作的進展,應該把它提出來。”——趙樹理《也算經驗》
趙樹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長鼻直,額頭很高。眉細而微彎,眼狹長,與人相對,特別是傾聽別人說話時,眼角常若含笑。聽到什麽有趣的事,也會咕咕笑出聲來。有時他自己想到什麽有趣的事,也會咕咕地笑起來。趙樹理是個非常豐富於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農民式的幽默,聰明,精細而含蓄,不是存心逗樂,也不帶尖刻傷人的芒刺,溫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隨時覺得生活很好玩,某人某事很有意思,可發一笑,不禁莞爾。他的幽默感在他的作品裏和他的臉上隨時可見(我很希望有人寫一篇文章,專談趙樹理小說中的幽默感,我以為這是他的小說的一個很大的特點)。趙樹理走路比較快(他的腿長;他的身體各部分都偏長,手指也長),總好像在側著身子往前走,像是穿行在熱鬧的集市的人叢中,怕碰著別人,給別人讓路。趙樹理同志是我見到過的最沒有架子的作家,一個讓人感到親切的、嫵媚的作家。
趙樹理同志講話很“隨便”。那一陣很多人把中國農村說得過於美好,文藝作品尤多粉飾,他很有意見。他經常回家鄉,回來總要做一次報告,說說農村見聞。他認為農村還是很窮,日子過得很艱難。他戲稱他戴的一塊表為“五驢表”,說這塊表的錢在農村可以買五頭毛驢。——那時候誰家能買五頭毛驢,算是了不起的富戶了。他的這些話是不合時宜的,後來挨了批,以後說話就謹慎一點了。——汪曾祺《趙樹理同志二三事》(節選) 1990.6.8
1、《小二黑結婚》1943.5 於太行
三仙姑……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腿上仍要鑲邊,頂門兒上的頭發脫光了,用黑手帕蓋起來,只可惜宮粉塗不平臉上的皺紋,看起來好像驢糞蛋上下了霜。
未覺醒的老一代農民:二諸葛 三仙姑
忌諱“不宜栽種” 忌諱“米爛了”
“前世姻緣由天定” “區長恩典,命相不對”
有理想的農村青年人:小二黑 於小芹
農村惡霸:金旺、興旺(武委員會主任)、金旺老婆(婦救會主席)
趙樹理在太行區委黨委宣傳部工作,負責大眾化的文藝創作,期間前往□□中央北方局(民主革命時期代表□□□□北方地區工作的機關,歷史上多次成立或重組。抗戰期間,北方局領導河北、山東、山西、陜北特委和北平、天津工作;七七事變後其領導機關遷到太原,先後由劉s奇、楊尚昆、彭d懷、鄧x平主持工作。1945年8月撤銷,分別成立晉察冀、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學習時寫成。
2、《李有才板話》1943.10 於太行
小說中具有兩面性的幾個人物形象——
陳小元:本是進步青年,選為武委會主任後,被恒元廣聚等人收買。
老秦:面對縣農委會主席老楊同志,一開始畢恭畢敬,但又怕將恒元等人的惡行透露,惹來報覆;得知老楊是長工出身,馬上看不起他。最後閻家山的問題解決,又跪地對老楊等人磕頭謝恩。
章工作員:工作不細致,一度將閻家山評為模範村。(類似於《小二黑結婚》中的村長)
十、“板人”作總結
閻家山,翻天地,
群眾會,大勝利。
老恒元,洩了氣,
退租退款又退地。
劉廣聚,大舞弊,
犯了罪,沒人替。
全村人,很得意,
再也不受冤枉氣,
從村裏,到野地,
到處唱起“幹梆戲”。
請分析並歸納趙樹理小說的敘事模式。
介紹人物 —— 交代“問題”—— 解決問題遭遇阻礙 —— 清官介入 —— 問題解決
介紹人物:《小》開篇介紹二諸葛、三仙姑,小芹、金旺弟兄、小二黑。
《李》開篇介紹李有才,通過李有才的板話帶出閻恒元、閻家祥、張得貴、閻喜富、劉廣聚等人。
交代問題:《小》小二黑與小芹婚姻受阻,一個有童養媳、一個定給了姓吳的軍官,又有金旺從中作梗。
《李》閻恒元、閻喜富等人欺壓百姓。
解決問題遭遇阻礙:《小》金旺等捆了小二黑和小芹到區武委會。
《李》“打虎”後,“選舉”被操縱,“侄兒下來幹兒上”;“丈地”蒙蔽了章工作員;陳小元被拉攏;“八一閱兵”花掉一半喜富給群眾的賠償款。
清官介入:《小》區長
《李》縣農委會楊主席
問題解決:《小》二人結婚。開群眾大會搜集金旺弟兄罪狀,區上判刑;二諸葛和三仙姑不再裝神弄鬼。
《李》組織農救會、團結群眾、區幹部組織開會鬥爭老恒元,退敵退租退款、重選村長。
除“清官”形象外,在描寫農村進步青年時,趙樹理還喜好塑造“男俊女俏”的現代農村“才子佳人”形象。(《登記》小晚、艾艾)
4、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色
(1)、深入觀察、如實描寫農民,有歌頌也有暴露,但占支配地位的是進步力量;(與《講話》高度符合)
(2)、創造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
①揚棄了傳統章回體小說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講求情節連貫性與完整性的特點,且保留了個別經典模式,進行了現代置換;
②敘述過程中借鑒了傳統說書藝術中“扣子”手法,大故事套小故事,並保留種種關節吸引讀者;
③適應讀者要求,少有靜止的靜物與心理描寫,故事風格明快,主線突出、富有生命力;
④語言明白如話、具有可朗讀性,生動幽默。且不同於熱衷於照搬傳統形式的作家,筆下少有方言、土語、歇後語,而是精心選擇、提煉,力圖用最普通平常的話語,準確而又傳神地表現豐富的內容。
三、“荷花澱派”作家孫犁的詩化小說
“荷花澱派”: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文學流派,以孫犁主編的《文藝周刊》為主要平臺,作者包括劉紹棠、從維熙、房樹民、韓映山、冉淮舟等。其作品如《白洋澱》鏈接了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富有清麗優美的地方色彩和詩意,但又緊扣時代主題。
孫犁1913.5.11-2002.7.11
出生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勳,孫犁是筆名。
1924年,跟隨父親前往安國縣城上高級小學,開始接觸到“五四”以後的文學作品,1926年在保定育德中學就讀期間開始嘗試文學創作。
1933年高中畢業後,斷斷續續工作過一段時間,直到1936年暑假期間經同學介紹前往河北保定安新縣同口完全小學當□□,對白洋澱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冬加入抗戰工作,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後的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後,陸續在冀中區、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編輯和□□,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短篇小說。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並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
魯迅藝術學院: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戰文藝幹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
1、《荷花澱——白洋澱紀事之一》1945.5 於延安
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幹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著。
要問白洋澱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澱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裏院裏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裏,澱水漲滿,有無數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
\"好席子,白洋澱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可慌(高興的意思)哩,比什麽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麽慌過!\"
\"拴馬樁也不頂事了。\"
\"不行了,脫了韁了!\"
\"一到軍隊裏,他一準得忘了家裏的人。\"
\"那是真的,我們家裏住過一些年輕的隊伍,一天到晚仰著脖子出來唱,進去唱,我們一輩子也沒那麽樂過。等他們閑下來沒有事了,我就傻想∶該低下頭了吧。你猜人家幹什麽 用□□子在我家影壁上畫上許多圓圈圈,一個一個蹲在院子裏,托著槍瞄那個,又唱起來了!\"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裏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裏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現在你知道他們到了哪裏\"
\"管他哩,也許跑到天邊上去了!\"
後面大船來得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陣嘩!
\"往荷花澱裏搖!那裏水淺,大船過不去。\"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
她們向荷花澱裏搖,最後,努力地一搖,小船躥進了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棱棱地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
整個荷花澱全震蕩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裏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裏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士,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後,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澱。
手榴彈把敵人那只大船擊沈,一切都沈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團硝煙火藥氣味。戰士們就在那裏大聲歡笑著,打撈戰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沈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支、子彈帶,然後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幹。
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個紙盒,一只手高高舉起,一只手用力拍打著水,好使自己不沈下去。對著荷花澱吆喝∶
\"出來吧,你們!\"
好像帶著很大的氣。
\"你們幹什麽去呀\"
水生的女人說∶
\"又給他們送了一些衣裳來!\"
小隊長回頭對水生說∶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沈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鉆出來。
2、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
(1)、用散文式的抒情筆調營造充滿詩意的生活畫面,不按照情節的完整、而是追隨人物感情流動來結構全篇;(如《琴和簫》《蘆花蕩——白洋澱紀事之二》《囑咐》《丈夫》等)
(2)、人物刻畫上,不追求多側面的立體感,而是著力把握其言行細節與瞬間情態,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詩意;
(3)、語言上,結合了生動的冀東口語和古典詩化的語言,通俗而又優美,簡練而又含蓄,敘述風格清新流暢、情趣盎然。
請談談孫犁小說與三十年代京派小說的異同。
*延續了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塑造了一批具有頑強生活信念和戰鬥精神的白洋澱人民,尤其是柔情似水又深明大義的女性形象;
“我的創作,從抗日戰爭開始,是我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聖戰爭所作的真實記錄,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進腳步,我的悲歡離合。反映這一時代人民精神面貌的作品,在我的創作中,占絕大部分。……我最喜歡我寫的抗日小說,因為它們是時代、個人的完美真實的結合,我的這一組作品,是對時代和故鄉人民的讚歌。我喜歡寫歡樂的東西。我以為女人比男人更樂觀,而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是與她們有關,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寫到她們。我回避我沒有參加過的事情,例如實地作戰。我寫到的都是我見到的東西,但是經過思考,經過選擇。”——孫犁《孫犁文論集·自序》
“在人物塑造上,前者(孫犁)是註入了新的時代和階級內容的人性和人情美,而後者(京派小說)則是完全返歸自然的人性和人情美。”
——丁帆、李興陽《論孫犁與“荷花澱派”的鄉土抒寫》,《江漢論壇》2007年第1期。
將“革命”的新質素引入抒情傳統中去,將新人的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與革命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和諧統一起來,從而一掃廢名、沈從文抒情中的憂郁而變得清明爽朗起來。可以說,以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澱派”找到的是革命文學民族化的另一條路徑……
——郭寶亮《荷花澱派”的歷史意義及啟示》,《文藝報》2019年9月16日
四、“茶子花派”作家周立波的土改小說
“茶子花派”:五十年代中期,周立波連續創作了《山那邊人家》《山鄉巨變》等一批以湖南農村生活力題材的小說佳作,體現了鮮明的時代主題、湖南的地域民俗色彩以及富於詩意的美感相結合的特點,謝璞、劉勇、周健民、肖育軒等受其影響,創作也體現類似風格。1980年以後,古華,葉蔚林、孫健忠、張步真、韓少功等湖南籍作家創作也承接了周立波的特點,用古華的話來說,“寓政治風雲於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鎮生活變遷”。
周立波1908.8.9—1979.9.25作家,編譯家。湖南益陽人,原名周紹儀,筆名取自liberty。與趙樹理並稱“南周北趙”。
1930年2月在上海參加法租界大示威,被江灣勞動大學開除;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後的工人罷工運動中,因張貼罷工宣言被捕。1934年7月交保獲釋,9月中旬,在上海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5月,調任桂林《救亡日報》編輯,後被安排在魯迅藝術學院工作。1940年參加陜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委員,後又補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4年,隨解放軍南下出征,任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和晉察冀邊區戰地記者。1946年10月,前往東北參加土地改革,並以此為題創作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1949年10月,調任北京,在□□編審處工作。先後擔任《人民文學》編委,湖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湖南分會主席。
代表作為長篇小說《暴風驟雨》(1947),《山鄉巨變》(1955)。
1、《暴風驟雨》上卷1947.10 於哈爾濱
背景:1946年,東北土地改革運動
1946年5月4日,□□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獲得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第一階段的開辟工作
“砍(大樹-惡霸地主)挖(浮財)運動”
01、成立並擴大農工聯合會
02、團結貧雇農
03、分別開秘密小會鼓動鬥爭韓老六
04、監視壞蛋腿子的活動
05、組織自衛隊
2、《暴風驟雨》下卷1948.12 於哈爾
背景:1947年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後,工作隊再次進駐元茂屯,糾正第一階段土改的“夾生”“回生”現象,帶領農民重新分配土地和勝利果實。
《中國土地法大綱》不但肯定和發展了1946年《五四》指示中提出的將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原則,而且改正了其中對地主照顧過多的不徹底性,成為一個在全國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綱領性文件。
01、組織召開貧雇農大會;
02、向杜善人、唐抓子為代表的封建殘03、餘勢力發起更猛烈的沖擊,查黑地、起出浮財和槍支等;
04、民信屯貧雇農前來“掃堂子”;
05、縮小平分運動的打擊面,團結中農;(參加鬥爭人數不超過全屯92%)
06、“清查腿子運動”,揪出以韓老五為首的特務集團;
07、比號分果實、分牲口、分地;
08、郭全海、劉桂蘭結婚;
09、郭全海等人參軍。
3、周立波小說的藝術特色
(1)、歌頌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歌頌廣大農民的革命鬥爭精神以及在鬥爭中湧現出來的新英雄人物,其中正面先進人物帶有理想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把農村覆雜的階級關系簡單化、規範化了,將地主與農民的矛盾設計為唯一矛盾,而地主之間、貧農之間似乎不存在矛盾,且鬥爭雙方營壘分明,“作家所要反映的似乎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經政策過濾過的生活的規範化形態”(《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2)、敘事上,刻意追求民族化大眾化風格,主要表現在講求故事情節的單純完整,盡管小說規模宏大,人物眾多,但故事情節並不覆雜,集中表現元茂屯土地改革的全過程,鬥爭幾經反覆,最終以農民的勝利告終;
(3)、對農村的景觀描寫具有詩意,對農民的描寫較為真實,充滿戲劇色彩,場面描寫氣氛熱烈;
(4)、語言上采用東北農民口語,有少數方言土語較為生澀,但總的來說增強了小說生動的鄉土氣息,如“扛半拉子活”“扛大活”“裏青外冒煙”“蠍虎”“老抱子”“插簽兒”“打八刀”等。
一、
七月裏的一個清早,太陽剛出來。地裏,苞米和高粱的確青的葉子上,抹上了金子的顏色。豆葉和西蔓谷上的露水,好像無數銀珠似的晃眼睛。道旁屯落裏,做早飯的淡青色的柴煙,正從土黃屋頂上高高地飄起。一群群牛馬,從屯子裏出來,往草甸子走去。一個戴尖頂草帽的牛信,騎在一匹兒馬的光背上,用鞭子吆喝牲口,不讓它們走近莊稼地。這時候,從縣城那面,來了一掛四軲轆大車。軲轆滾動的聲音,雜著趕車人的吆喝,驚動了牛信。他望著車上的人們,忘了自己的牲口。前邊一頭大忙子趁著這個空,在地邊上吃起苞米棵來了。
\"牛吃莊稼啦。\"車上的人叫嚷。牛信慌忙從馬背上跳下,氣呼呼地把那鉆空子的貪吃的牡子,狠狠地抽了一鞭。
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的這個清早,在東北松江省境內,在哈爾濱東南的一條公路上,牛信看見的這掛四馬拉的四軲轆大車,是從珠河縣動身,到元茂屯去的。過了西門橋,趕車的揮動大鞭,鞭梢蜷起又甩直,甩直又蜷起,發出槍響似的嘯聲來。馬跑得快了,蹄子踏起的泥漿,濺在道邊的蒿子上、苞米葉子上和電線桿子上。跑了一程,轅馬遍身冒汗,噴著鼻子,走得慢一些,趕車的就咕嚕起來∶
\"才跑上幾步,就累著你了要吃,你盡揀好的,谷草、稗草
十四、
他們走出學校門,在道旁的樹底下走著,太陽透過榆樹的密密層層的葉子,把陽光的圓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風刮來了新的麥子的香氣和蒿草的氣息。北滿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節,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氣不涼,也不頂熱,地裏還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趙玉林肩上掛著槍,跟蕭隊長肩並肩地慢慢走。一會他走近道旁,鉆進矮樹叢子裏,摘了幾顆深紅顏色的小野果,噙一顆在嘴,他說∶
\"山裏紅,割地的時候正好吃。\"
蕭隊長也吃了一顆,這玩藝兒微微有點酸。他一面走,一面聽趙玉林閑嘮∶
\"山葡萄比這還酸呢,在偽滿,那玩藝兒也得交出荷。\"
一群白鵝和灰鵝在道旁水濠邊呆著,看見他們來,伸著脖子,嘎嘎地叫嚷,大搖大擺的,並不驚走,一片濕漉漉的青柳葉,沾在一只雄鵝的通紅的嘴殼上,它甩也甩不掉它。井臺上有人在飲馬。那飲馬的人招呼老趙說∶\"出來蹈跳呀,趙主任\"一面說,一面轉動井上的轆轉把。趙玉林笑著點頭回答他∶
\"嗯哪。\"
他們往前走,家雀在柳樹梢上,腳爪踏得柔軟的枝條,輕微地搖擺,白楊樹後的青空裏,飄起了晌午飯的灰色的煙雲。屯子的各處,雄雞在叫。一掛三馬車,嘎啦嘎啦地朝他們駛來,車上裝滿了老稗草和西蔓谷,還有幾個裝得鼓鼓的麻袋。
白玉山就是這麽一個使人哭笑不得的粘粘糊糊的小夥子。他屋裏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鹽。遇到不該犯愁的事,她也皺著兩撇黑得像黑老鷸的羽毛似的漂亮的眉毛。白玉山呢,可完全兩樣,他從來不愁,從來沒把吃穿的事擺在他心上。\"不多不少,夠吃就行,\"這是他常說的話。實在呢,他家常常不夠吃。媳婦總跟他幹仗,兩口子真是針尖對麥芒∶
\"跟你算是倒黴一輩子。\"
\"跟別人你也不能富,你命裏招窮。\"
\"你是個懶鬼,怨不得你窮一輩子。\"
\"你勤快,該發家了你的小雞子呢不是瘟死了你的殼郎呢\"這最後一句一出口,白玉山就覺得不應該說了,提起殼郎,白大嫂子的眼淚,往外一湧,一對一雙往下掉。她買一只小豬羔子,尋思到年餵成肥豬再賣掉,拿錢去制兩件衣裳。她天天抱著小子扣子,一點一點兒整菜,和著糠皮,餵了那些天,費盡了力。到七月,小豬崽子長成殼郎了。一天,它鉆進了韓老六的後園裏,掀倒一棵洋粉蓮,韓老六看見,順手提一棵洋炮,瞄準要打豬。碰巧白大嫂子抱著扣子找來了。她扳住洋炮,苦苦哀求,請他擔待這一回。
\"擔待擔待你們的事情可多吶,要我不打豬也行,你賠我的洋粉蓮。\"說著,韓老六用洋炮把子一掀,把她掀倒,三歲的小扣子的頭碰在一塊尖石頭上面,右邊太陽穴紮一個大坑,鮮血往外湧。白大嫂子抱起孩子慌忙走到竈炕邊,抓一把灰塞在扣子頭上的血坑裏,她抱緊孩子坐在地上,哭泣起來。正在這雪下著,風越刮越大。過了晌午,天越發冷了。屋裏院外的氣溫,差一個季節。院外是冬天,屋裏是秋天。蕭隊長凍屈的手指,現在也能伸開來,接白大嫂子遞過來的煙袋。兩人閑嘮著。蕭隊長問起屯子裏的情形,白大嫂子轉彎抹角地問雙城的情況,雙城離這兒多遠捎信得幾天才到所有這些,她都仔仔細細問,就是不提白玉山的名。蕭隊長笑道∶
\"白大哥捎信來了。\"
他從衣兜裏取出信來交給她。她不識字,請他念道∶
淑英妻如見∶我在呼蘭黨訓班畢業後,調雙城公安局工作。身板挺好。前些日子鬧眼晴,公家大夫給紮古好了。再過兩個月,舊歷年前,興許能請假回來瞧瞧你。家裏打完場了嗎公糧都交上沒有你要在家好好兒生產。鬥爭別落後。千萬別跟人於仗,遇事好好商量,別耍態度,為要。此致革命的敬禮。
白玉山字。
一九四七年十月初九日。
白大嫂子把信接過來。她知道這信是別人幫他寫的,可都是他自己的意思。她把信壓在炕琴上的麻花被底下。蕭隊長起身走後,她怕把信藏在那裏不妥當,又取出來,收在燈匣子裏,又怕不妥,臨了藏在躺箱裏,這才安下心,坐在炕上重新編席子。
這大個子也是白玉山的一個挺對心眼兒的朋友,他姓李,名叫李常有。這名字是他自己起的。他啥也沒有,起名李常有,說是\"氣氣財神爺\"。自從起了李常有這名字,竈坑常常不點火,煙筒常常不冒煙,身上常常穿不上衣裳,十冬臘月常常蓋不上被子,一句話∶常常沒有,越發窮了。他是鐵匠,年紀約摸三十歲,耍了十四年手藝,至今還是跑腿子。因為他的個子大,人們又叫他李大個子。人家問他∶\"李大個子,你混半輩子,怎麽連個娘們也沒混上呢\"
李大個子說∶
\"連大渣子也混不到嘴,還有娘們來陪我遭罪\"偽滿\"康德\"十一年,收秋後,下霜了。偽村公所勞工股的宮股長攤他的勞工。他滿口答應;\"行,行,替官家出力,還有不樂意的嗎\"
宮股長說∶
\"你倒爽快,不說二話。\"叫他回去收拾收拾,明兒再走。當天下晚,李大個子在家裏,一宿沒有睡,只聽見他的打鐵場裏叮裏當啷響一宿。第二天,太陽一竿子高,他家的門還叫不開。大個子蹤了。鐵砧、風箱、錘子、鍋碗盆瓢,啥啥都窖在地下。屋裏空空蕩蕩的,光剩一雙破靳鞋,一個破碗架。
李大個子帶一柄斧頭,一把鋤頭,溜出南門,連夜跑了二十裏,躲在一家人家的高粱碼子的下邊,腳露在外邊,蒙了白白一層霜,像小雪似的,凍得直哆嗦。
往後,他到了南嶺子,提著斧頭,整了些木頭,割了些洋草,又脫了些土坯,就在一座松木林子裏,搭起一個小窩棚。白日,怕人來抓,躲在密密稠稠的樹林子裏,他瞅見人,人瞅不見他。下晚,回到小窩棚裏避風雨。有一夜,他躺在木板子床上,聽見有什麽東西在他耳邊啾啾地叫著,他用手一探,觸著一段冰涼冰涼的長圓的東西,把他心都嚇涼了。那家夥扭出窩棚去,鉆進草裏了,沒有傷害他。那是一條大長蟲。
秋天的山裏,吃的不缺,果木上的野果子∶山梨、山葡萄、山丁子、山裏紅、榛子和蘑菇,都能塞肚子。有時候,還能跑到幾裏外去撿人家漏下的土豆和苞米。冬天藥野雞,整沙雞。運氣好,整到一只孢子,皮子能鋪蓋,肉能吃半拉月。春天,地裏有各種各樣的野菜。他對對付付過了快一年,當了快到一年的黑戶,還開了一些荒地,種了苞米和土豆。\"八一五\"以後,他才搬回元茂屯。
成立農會的時候,白玉山找他,跟他談一宿。他說;\"讓我尋思尋思,\"他又尋思了整整的一宿。第三天一早,他來找白玉山說道
\"老弟,不是我不樂意參加。我是不樂意隨河打淌。我要在自己的腦瓜子裏轉一轉,自己的心思得從自己的腦瓜子裏鉆出來,這才對勁。\"
\"如今你腦瓜子裏鉆出來的是啥心思呢\"白玉山笑著問他。
\"我現在尋思,就是有人用刀子拉我的脖子,也要跟共產黨跟到底。\"
李常有成了農會的正式會員,並且當了小組長。
老花跟張寡婦相好的消息,不久傳遍了全屯。首先知道這事的,是住在張寡婦的西屋的老初家,老初把這消息悄悄告訴他的好朋友,並且囑咐他∶\"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呀。\"那位好朋友又悄悄地告訴自己的一個好朋友,也囑咐他∶\"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呀。\"但是他又告訴別的一個人。就這麽的,一個傳十個,十個傳一百,全屯男女通通知道了,但是最後傳開這個消息的人,還是囑咐聽他這個消息的好朋友說∶
\"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呀。\"
這件新鮮事,老初是怎麽發現的呢 一天下晚,他起來餵馬,聽見東屋還有男人的聲音,不大一會,老花走出來,事情明明白白了。這個老初,也是窮戶,打魚的季節,住在黃泥河子河沿上的魚窩棚裏頭,撈點魚蝦,平常也種地,從來沒有養活過牲口。這次他和另外三家分了一匹小沙栗兒馬,六歲口,正好幹活的歲數。四家合計∶把馬養在老初家。馬牽回家的那天,老初兩口子喜得一宿沒有合上眼。老初問娘們∶
\"沒睡著嗎\"
\"你呢\"娘們反問他,\"聽,聽,不嚼草了,備不住草又吃完了,快去添。\"
老初起來,披上一條麻布袋,娘們也跟著起來,用一條麻袋,裹住她的胸前一對大咂咂①。兩口子黑間都舍不得穿那分得的新衣裳。他倆點起明子,走到馬槽邊。真沒有草了,老初添了一筐鍘碎的還是確青的稗草,老娘們又走到西屋,盛了一瓢稗子倒進馬槽裏。兩口子站在馬圈邊,瞅著馬嚼草。
\"這馬原先是老顧家的。\"老初說,\"\'康德\'十一年,老顧租
站隊比號,終於比到侯長腿。按成分,按歷史,他該是站在前頭的。但有人提出了他娶唐抓子的侄媳李蘭英的事,人們意見就多了。鬥爭杜善人的時候,地主們的家屬,害怕火焰燒到自己的頭上,各謀出路。唐抓子的侄媳李蘭英,丈夫早死了。她在一個黑夜,抱個鋪蓋卷,往侯長腿的馬架裏來了。侯長腿四十六歲,她才三十,她想這是馬到成功的。沒存想差點挨揍。侯長腿對地主痛恨,對唐家有仇。在唐家賣工夫的那些年份,唐家男人的鐵青的臉色,娘們嫌唬的神情,他忘不了。有一年,他鬧眼睛,工錢花沒了。到年回家,米還沒有淘。他上唐家去借米,唐抓子瞪著眼珠子說道∶\"黃米哪有往外勻的呢\"一個娘們的口音在裏屋嚷道∶\"攆他走得了!\"這些話,他都還記得。這會子,老唐家垮了,這婦女投奔他來了。他一上火,擡手想揍她。看見她站在門邊的那可憐的樣子,他心軟了,手放下來,揮手叫道∶\"你來幹啥早先正眼也不瞅咱們,現下倒找上門來了,還不快滾,看我揍你!\"李蘭英只得走了,忘了帶走鋪蓋卷,和她的鏡子、梳子、手絹,和女人用的一些七零八碎的玩藝。這些小玩藝,放在一個碰也沒有碰過一下女人的四十六歲的跑腿子的炕上,引得他整宿沒有睡,雞叫三遍,窗戶露明,侯長腿罵起來了∶\"操她小媽的,送上門來了,什麽玩藝\"
第二天下晚,從農會回來,他點起燈;又看見那娘們的鋪蓋卷、鏡子和梳子,腦瓜子裏鉆出個思想∶\"聽說她娘家兄弟也是個老莊。\"才想到這,另外一個思想就罵他自己∶\"你他媽的,想那幹啥\"一會兒,頭一個思想又出來了∶\"興許她會再來,把被子拿走。\"而她沒有來。
分馬:
\"別吵吵,分馬了。小戶一家能攤一個頂用的牲口,領馬領牛,聽各人的便。人分等,排號,牛馬分等,不排號。記住自己的等級、號數,聽到叫號就去挑。一等牛馬拴在院子西頭老榆樹底下。\"
人們擁上來,圍住桌子,好幾個人叫道∶\"不用你說,都知道了。動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拉拉地響。他高聲叫道∶\"別著忙,還得說兩句。咱們分了衣裳,又分牛馬,倒是誰整的呀\"
無數聲音說∶
\"共產黨領導的。\"
郭全海添著說∶
\"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許多聲音回答道∶
\"那哪能呢 咱們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說∶
\"現在分吧。\"說罷,跳下地來,栽花先生提著石板,叫第一號。第一號是趙大嫂子。她站在人身後,擺手說不要。老初忙走過來問她∶
\"大嫂子,你咋不要\"
趙大嫂子右手拉著鎖住,左手搖搖說∶
\"咱家沒有男勞力,白搭牲口,省下給人力足的人家好。\"
老初說∶
\"我說你真傻,要一個好呀,拉磨,打柴,不用求人了。\"
趙大嫂子說∶
\"小豬信要另立竈火門,咱娘倆能燒多少柴,拉多少磨還是不要好。\"
老孫頭站在旁邊尋思著∶要是趙家分了馬,他插車插懼,不用找別家,別家嘎咕,趙大嫂子好說話。他慫恿她道∶
\"還是要一個好呀,你要沒人餵,寄放我家,咱兩家夥餵。你們烈屬還不要,誰還配要\"
趙大嫂子說啥也不要。栽花先生叫第二名,這是郭全海。老孫頭慌忙跑去,附在他耳邊說道∶
\"拴在老榆樹左邊的那個青驟馬,口小,肚子裏還有個惠子,開春就下惠,一個變兩個。快去牽了。\"
郭全海笑道∶
\"開春馬下息子了,地怎麽種\"
\"一個月就歇過來了,耽誤不了。\"
郭全海對自己的事從來總是隨隨便便的,常常覺得這個好,那個也不賴。老孫頭要他牽上青驟馬,他就牽出來,拴在小學校的窗臺旁的一根柱子上,回來再看別人分。
叫到老初的名字的時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邊,他底根想要個忙子,尋思著忙子勁大,下晚省餵,不餵料也行,不像騾馬,不餵豆餅和高粱,就得掉膘。他今年糧食不夠,又尋思著,使牛翻地,就是不快當,過年再說吧。他牽著一個毛色像黑緞子似的黑忙牛,往回走了。一個小夥子叫道∶
\"老初,要牛不要馬,是不是怕出官車呀\"
老初回過頭來說∶
\"去你的吧,誰怕出官車攤到我的官車,不能牛工還馬工,換人家馬去\"
老田頭走到老孫頭跟前,問道∶\"你要哪個馬\"
老孫頭說∶
\"還沒定弦。\"
其實,他早打定了主意,相中了拴在老榆樹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兒馬。聽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邁過去,把它牽上。張景瑞叫道∶
\"瞅老孫頭挑個瞎馬。\"
老孫頭翻身騎在兒馬的光背上。小馬從來沒有騎過人,在場子裏亂蹦亂跑,老孫頭揪著它的剪得齊齊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
\"這馬眼瞎我看你才眼瞎呢。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馬,屯子裏的頭號貨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豬館叫道∶
\"老爺子加小心,別光顧說話,看掉下來屁股摔兩瓣。\"
老孫頭說
\"沒啥,老孫頭我趕二十九年大車,還怕這小馬崽子,哪一號烈馬我沒有騎過多咱看見我老孫頭摔過跤呀\"
剛說到這兒,小兒馬子狂蹦亂跳,越跳越高,越蹦越有勁。兩個後腿一股勁地往後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孫頭不再說話,兩只手豁勁揪著鬃毛,嚇得臉像窗戶紙似的煞白,馬繞著場子奔跑,幾十個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孫頭扔下地來。它沖出人群,跑出學校,往屯子的公路一溜煙似的跑走了。
郭全海慌忙從柱子上解下青驟馬,翻身騎上,攆玉石眼去了。這兒,老孫頭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來,周圍的人笑聲不絕。趁著老孫頭躺在地上叫哎喲,不能回嘴的機會,調皮的人們圍上來,七嘴八舌打趣道∶
\"怎麽下來了地上比馬上舒坦\"
\"沒啥,這不算摔跤,多咱看見咱們老孫頭摔過跤呀\"\"這屯子還是數老孫頭能幹,又會趕車,又會騎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響,掉下地來,又響亮,又幹脆。\"
老孫頭手腳朝天,屁股摔痛了。他哼著,沒有工夫回答人們的玩話。幾個人跑去,扶起他來,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幹雪,問他哪塊摔痛了老孫頭站立起來,嘴裏嘀咕著∶
\"這小家夥,回頭非揍它不解。哎喲,這兒,給我揉揉。這小家夥……哎喲,你再揉揉。\"
郭全海把老孫頭的玉石眼追了回來,人馬都氣喘籲籲。老孫頭起來,跑到柴火垛子邊,抽根棒子,攆上兒馬,一手牽著它的嚼子,一手狠狠掄起木棒子,棒子掄到半空,卻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繼續著分馬。各家都分了可心牲口。白大嫂子,張景瑞的後娘,都分著相中的硬實馬。老田頭夫婦,牽一個膘肥腿壯的沙栗兒馬,十分滿意。李大個子不在家,劉德山媳婦代他挑了一個灰不溜的白騙馬,拴到她的馬圈裏。
李毛驢轉變以後,勤勤懇懇,大夥把他名也排上了。叫號叫到他的時候,他不要馬,也不要牛,栽花先生問他道∶
\"倒是要啥哩\"
李毛驢說∶
\"我要我原來的那兩個毛驢。\"
\"那你牽上吧。\"
李毛驢牽著自己的毛驢,慢慢地走回家去,後面一群人跟著,議論著∶
\"這真是物還原主。\"
\"早先李毛驢光剩個名,如今又真有毛驢了。\"
李毛驢沒有吱聲。他又悲又喜,杜善人牽去的他的毛驢又回來了,這使他歡喜,但因這毛驢,他想起了夭折的孩子,走道的媳婦,心裏湧出了悲楚。後尾一個人好像知道他心事似的,跟他說道∶
\"李毛驢,牲口牽回來,這下可有盼頭哪,好好幹一年,續一房媳婦,不又安上家了嗎\"
三百來戶,都歡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不樂意。她跟她倆小子,沒有挑到好牲口。牽了一個熱毛子馬。這號馬,十冬臘月天,一身毛褪得溜幹二凈,冷得直哆嗦,出不去門。夏天倒長毛,瞠地熱乎乎地直流汗。老王太太牽著熱毛子馬,腦瓜搭拉著,見人就嘆命不好。老孫頭說∶
\"那怕啥你破上半鬥小米,入在井裏泡上,包餵好了。\"
老田頭也說∶
\"過年殺豬,灌上兩碗熱血就行。\"
老王太太說∶
\"還要等到過年啦。\"
郭全海看著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樣子,走攏來問道∶\"怎麽的哪,這馬不好\"
\"熱毛子馬。\"
郭全海隨即對她說∶
\"我跟你換換,瞅瞅拴在窗臺邊的那個青驟馬,中意不中意\"
老王太太瞅那馬一眼,搖搖頭說:
\"肚子裏有惠子,這樣大冷天,下下來也難侍候,開春還不能幹活。\"
郭全海招呼著一些積極分子,到草垛子跟前,陽光底下,合計老王太太的事。郭全海蹲在地上,用煙袋鍋子劃著地上的松雪,對大夥說道∶
\"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動落後的,咱們算先邁一步,老王太太落後一點點,咱們得帶著她走。新近她又立了功,要不是她,韓老五還抓不回來呢。要不摳出這個大禍根,咱們分了牲口,也別想過安穩日子。\"
老孫頭點頭說道∶
\"嗯哪,怕他報仇。\"
郭全海又說∶
\"如今她分個熱毛子馬不高興,我那青驟馬跟她串換,她又不中意,大夥說咋辦\"
老孫頭跟著說道∶
\"大夥說咋辦\"
老初說∶
\"她要牛,我把黑忙子給她。\"
白大嫂子想起白玉山叮嚀她的話,凡事都要做模範,就說∶
\"咱領一個青驟子,她要是想要,咱也樂意換。\"
張景瑞繼母想起張景祥參軍了,張景瑞是治安委員,自私落後,就叫他們瞧不起,這回也說∶
\"咱們領的兔灰兒馬換給她。\"
老田頭跑到場子的西頭,在人堆裏找著他老伴,老兩口子合計了一會,他走回來說∶
\"我那沙栗兒馬換給她。\"
老孫頭看老田頭也願意掉換,也慷慨地說∶
\"我那玻璃眼倒也樂意換給她。\"但是實在舍不得他的小兒馬,又慌忙添說∶\"就怕兒馬性子烈,她管不住。\"
老初頂他一句說∶
\"那倒不用你操心,她兩個兒子還管不住一個兒馬子\"
郭全海站起來說道∶
\"好吧,咱們都把馬牽到這兒來,聽憑她挑選。\"
郭全海說罷,邀老王太太到草垛子跟前,答應跟她掉換的各家的牲口也都牽來了。老王太太嘴上說著∶\"就這麽的吧,不用換了,把壞的換給你們,不好。\"眼睛卻骨骨碌碌地瞅這個,望那個。郭全海把自己的青驟馬牽到她跟前,大大方方地說道∶
\"這馬硬實,口又青,肚子裏還帶個崽子,開春就是一變倆,你牽上吧。\"
老王太太看看青驟馬的搭拉著的耳丫子,搖一搖頭走開了。老孫頭的心怦怦地跳著,臉上卻笑著說道∶
\"老初的大黑牡子好,下晚不用餵草料,黑更半夜不用爬起來。黑騾子也好。就是馬淘氣,還費草料,一個馬一天得五斤豆餅,五斤高粱,十五斤谷草,馬餵不起呀,老王太太。\"
老王太太看了看老初的忙牛,又掉轉頭來瞧了瞧白大嫂子的騾子,都搖一搖頭,轉身往老孫頭的玉石眼兒馬走來了,老孫頭神色慌張,卻又笑著說∶
\"看上了我這破馬我這真是個破馬,性子又烈。\"
老初笑著又頂他道∶
\"他才剛還說;他這馬\'是玉石眼,是最好的馬,屯子裏的頭號貨色\'。這會子說是破馬了。\"
老王太太走近去,用手摸摸那油光閃閃的栗色的脊梁,老孫頭在一旁嚷道∶
\"別摸它呀,這家夥不太老實,小心它踢你。我才挑上它,叫它摔一跤。樣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老孫頭不說\"玉石眼\",說是\"玻璃眼\"。跟著還說了這馬好多的壞處,好處一句也不提。臨了他還說∶\"這馬到哪裏都是個扔貨,要不是不用掏錢,我才不要呢。\"
不知道是聽信了他的話呢,還是自己看不上眼,老王太太從玉石眼走開,老孫頭翻身騎上他這\"玻璃眼\",雙手緊緊揪著鬃毛,一面趕它跑,一面說道∶\"你不要吧,我騎走了。\"說罷,頭也不回地跑了。老王太太朝著老田頭的沙栗兒馬走去。這個馬膘肥腿壯,口不大不小,老王太太就說要這個。老田頭笑著說道∶
\"你牽上吧。\"
大夥都散了。老田頭牽著熱毛子馬回到家裏。拴好馬,進到屋裏,老田太太心裏不痛快,一聲不吱。老田頭知道她心事,走到她跟前說道∶
\"不用發愁,翻地拉車,還不一樣使\"
老田太太說∶
\"咱們的沙栗馬膘多厚,勁多大。這馬算啥呀真是到哪裏也是個扔貨。\"
\"能治好的,破上半鬥小米子,擱巴鬥裏,入在井裏泡上,咱們糧食有多的,破上點糧給它吃就行。\"
老田太太坐在炕沿說∶
\"到手的肥肉跟人換骨頭,我總是心裏不甘。再說,咱們光景還不如人呢。\"
老田頭說∶
\"你是犧牲不起呀,還是咋的你忘了咱們的裙子她寧死也不說出姑爺的事虧你是她的親娘,也不學學樣,連個兒馬也犧牲不起,這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
\"是呀,能治好的。\"這是窗戶外頭一個男子聲音說的話,老兩口子吃了一驚。老田太太忙問道∶
\"誰呀\"
\"我,聽不出嗎\"
\"是郭主任嗎還不快進來,外頭多冷。\"
郭全海進屋,一面笑著,一面說道∶
\"我的青驟馬牽來了。你們不樂意要熱毛子馬,換給我吧。\"老田太太的心轉過彎來了。笑著說道∶
\"不用換了。咱們也能治,還是把你的馬牽回去吧。各人都有馬,這就好了,不像往年,沒有馬,可憋屈呀,連地也租種不上。\"
彼此又推讓一會,田家到底也不要郭全海的馬,臨了,郭全海說道∶
\"這麽的吧,青驟馬開春下了崽,馬駒子歸你。
下次課程:第十章 國統區、淪陷區作家
要求提前閱讀:
路翎《饑餓的郭素娥》《財主底兒女們》
徐訏《鬼戀》
張愛玲《金鎖記》《傾城之戀》《茉莉香片》《沈香屑第一爐香》
錢鐘書《圍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